2017 年 6 月 12 日由学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批准设立。
边疆生态与资源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聚焦中国边疆地区的生态与资源技术经济问题的学术研究,与边疆地区高校、科研机构、政府等开展学术交流与科技服务。
支撑单位:大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业务内容:
组织与协调学会生态与资源技术经济流域的论坛与讲座、考察与调研等学术交流活动;
组织与协调学会生态与资源技术经济流域的研究主题与理论方法研讨等学科建设活动;
组织与协调学会生态与资源技术经济流域的项目及活动申请、企业与政府咨询等第三方服务活动。
特点:
聚焦中国边疆地区的生态与资源技术经济问题的学术研究,与边疆地区高校、科研机构、政府等开展学术交流与科技服务。
突出贡献:
已连续召开5届边疆生态与资源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及第一届边疆生态与资源技术经济论坛,组织3次参会专家调研,会议多次被春城晚报、大理日报等媒体报道;参与大理州2019—2021年度河长制第三方评价项目,编写案例选入选国家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入选40个案例),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并作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和亮点被云南日报采访;启动并完成大理州“十村百户”长期经济社会跟踪调查项目第一次调查。
2020年以来的代表性活动:
(一)2020年度
2020年边资委主任委员廖望科撰写提案《关于进一步支持返乡下乡创业情况研究》,该报告的个别建议在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
2020年边资委副主任委员徐杰出版专著1本《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效率研究》。
2020年8月与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2020年9月与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共同开展“党建引领,科技服务地方发展”等党建活动;
2020年12月25日—28日,中国技术经济学会边疆生态与资源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暨第一届生态与资源技术经济论坛在大理大学召开,27—28日在大理州云龙县、漾濞县开展生态资源的调研。本次会议及调研共有46名专家代表参加,会议聚焦边疆民族地区生态资源,围绕“变局中的探索——新时代生态与资源技术经济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主题展开讨论,促进生态学界、技术经济学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深度交流,推动边疆生态与资源技术经济评价的研究与发展。在“春城晚报”、“大理日报”自媒体版进行会议和相关活动的报道 。
(二)2021年度
2021年11月与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共同主办2021中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年会暨云南省经济学会年会。会议聚焦“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下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主题,同时开设了8个平行分论坛开展研讨。此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会议邀请了中国财政部财税政司副司长郭垂平、云南省财政厅副厅长沈琪、云南省社科联副主席邹文红、云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段红云教授、云南大学政府非税收入研究院执行院长、云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梁双陆研究员等大会嘉宾进行线上和线下的致辞。线下共有200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线上约20000人参加会议。
2021年12月举办了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2021)“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如何打赢转型之战”之分论坛一:边疆地区生态资源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经济问题的线上会议。本次分论坛共有近80名生态资源技术经济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参会。
2021年受大理州市场监督局委托,制定《大理州十四五质量强州规划》,于2022年验收通过,规划建议已被采纳。
2021年受大理市农业农村局委托,制定《大理州十四五农业农村转型发展规划》,于2022年验收通过,规划建议已被采纳。
2021年受大理州商务局委托,制定《大理州服务贸易十四五规划》,于2022年验收通过,规划建议已被采纳。
2021年受云南大学委托,开展《非税收入对生态环境贸易保护的规制效应研究》,于2021年验收通过,规划建议已被采纳。
(三)2022年度
2022年12月18日,举办了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第二十九届学术年会(2022)“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平行论坛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域下的生态与资源技术经济问题的线上会议。本次分论坛共有近70名生态资源技术经济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参会。
开展滇西“百村千户”工程调研,已转化提案3件,分别提交云南省政协、大理州政协、大理市政协。
成功申报2022年云南省第一批“云南省数字及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获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服务贸易发展项目(云南省财政厅)。
分支机构负责人及联系人信息:
主任委员
大理大学副校长、教授
wangkeliao@hotmail.com
秘书长
大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综合办主任、副教授
326524223@qq.com

